法律知识学习与交流

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注意事项

 二维码 86

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员工时,从规避法律风险的角度讲,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招聘条件不得设置歧视性的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录用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的劳动者,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设定任何录用条件。但是不得在录用条件中设置歧视性条件。根据我国法律,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受歧视。所以,用人单位在设置录用条件时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将与能否胜任工作无关的因素设置为录用条件,比如性别限制、身高限制等。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一旦构成歧视,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撤销歧视性条件,平等竞争,平等录用,并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2、 用人单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

(1)      要求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填写个人资料信息表等,并保留好相应证明材料,以便在发生纠纷和受到损失有据可查。

(2)      可以通过合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法定解除条件进行量化、细化,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办理应聘入职时哪些信息不实或者虚假陈述将构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日后一旦发现劳动者的信息虚假,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条款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应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出现双重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和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a)      在录用招聘时,用人单位应要求劳动者提供离职证明等证明与其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已经终止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应要求劳动者在离职证明中注明其与原公司无任何劳动纠纷;

b)     通过声明、劳动合同约定等方式,要求员工保证其不存在其他劳动关系,并在员工手册中写明若劳动者虚假承诺,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c)      对于劳动者提供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进行背景调查。对于用人单位聘用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等类型劳动者时,由于该四类人员的特殊性,其与原用人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用人单位可以让其提交与原单位劳动关系状况证明,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证明。此四类人员和单位是劳动关系不是劳务关系,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工伤保险。

3、 用人单位不得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

4、 用人单位应及时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实践中很多单位入职时不签劳动合同,试用期后再签劳动合同,结果导致两个风险,一个是试用期内超过一个月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双倍工资的责任;另一个是如果仅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后再签劳动合同,因为试用期合同实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浪费一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机会。

5、 用人单位应及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果用人单位在30日内未为新录用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是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未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将受到罚款等行政追责。二是社会保险缴纳事关劳动者的权益,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登记,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一旦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付赔偿责任。三是社会保险也是对用人单位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保登记,一旦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只能自掏腰包。用人单位在入职须知甚至录取通知书上说明社保需要劳动者配合的工作以及完成时间,必要时,用人单位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拒绝提供缴纳社保所需文件,或者经用人单位几次催促仍不提供或者仍未做减员等劳动者原因导致无法缴纳社保的,该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6、 劳动合同、员工手册、考勤、工资条等需要签字认可,并保证签字为劳动者本人亲笔签订。

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在劳动合同期间及合同解除后2年内用人单位具有保存劳动合同等相关文档的义务。用人单位应要求员工本人签字,不得代签。

7、 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人员、借调人员和合作单位派驻人员要签订确认双方关系的书面文件。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借调人员和合作单位派驻人员时,用工手续要齐全并保留完整,包括劳务派遣协议、借用协议、合作派驻协议,并要和劳动者签署劳动关系确认书,防止劳动关系混同,导致承担直接用工责任。

8、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好的试用期不得延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也就是说试用期约定后用人单位不得单方延长,如需延长的,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法律规定的最高期限内约定且应在试用期届满前通过双方变更试用期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解决。

南通刘珂律师版权所有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